首页 承德概况 旅游景点 宾馆饭店 旅行社 招商引资 教育培训 旅游局机构 风光画廊 市区地图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旅游景点»市区-避暑山庄»山区»松云峡

全市景点门票     精品线路推荐 

市区

避暑山庄

宫殿区
湖区
平原区
山区
外八庙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
普乐寺
安远庙
溥仁寺
殊像寺
丹霞地貌

磬棒峰森林公园

双塔山风景区  
夹墙山

魁星楼

承德冰雪大世界
城隍庙
雕沟风景区
野风寨

    山区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

   松云峡 是山庄北部的一道大峡谷,分布着20余处园林、寺庙及其它建筑。谷底有3米宽条石御 路,御路南部砌条石护坝。松云峡,古松参天,荆槐葱郁;清溪娓娓,百鸟鸣琴;野鹿雉兔繁多,沿御路漫步,可感受原始森林气派。
  旷观 松云峡入口处有崇台一座,台下为水门,台上起殿三楹东向,名旷观。进旷观即步入松云峡景区。
  云容水态 旷观西南,有室东向,背山面水,敞厅五楹,名云容水态。“缘坡下望,绿树为田,青峰如堵。川流溶溶,白云冶冶,不知孰为云,孰为水也。由长桥而渡,疑入四明山中。”
  云容水态西南山坡上一亭,名凌太虚。此亭“拔地倚天,岩峦如揖,凭虚构极,灏气清英,飘飘然有凌云之致。”亭下有殿五楹,名清溪远流,有联“赴谷远因探放之而准,在山清可会逝者如斯”。殿东有院,主殿面北三楹,名含粹斋,康熙、乾隆均在此研究过易经。乾隆题诗曰:
  门外清溪溪外山,溪声山色共秋闲。
  自然纯粹而精趣,合把羲经读此间。

  林下戏题 进松云峡200米处,古松挺拔,笔干擎天,遮云蔽日,林荫爽身。清溪远流西北、御路南侧立卧碑一通,名《林下戏题》碑。碑身通高254公分,长、厚与绿毯八韵碑同。额首刻祥云飞鹤,碑趺刻水波鱼龙。碑身镌诗文七首,前六首乾隆所作,后一首嘉庆补题。七首诗写于乾隆四十年至嘉庆十一年(1775一1806年)。面北一首是乾隆四十年弘历来此荫林之下触景生情所写,诗题《林下戏题》:
  偶来林下坐,嘉荫实清便。
  乐彼艰偻指,如予未息肩。
(句注:朝臣致仕者称林下,向如沈德潜、钱陈群、张泰开、邹一桂辈已皆为古人。今虽有告休者,不过一二,而品行学问亦远不及彼数人也。)
 
 
炎曦遮叶度,爽籁透枝穿。
  拟号个中者,还当二十年。
(句注:余尝立愿,至八十五岁即当归政,距今尚有二十年,方得遂林泉之乐耳。)
  碑身西侧镌乾隆《林下一首叠乙未韵》,写于乾隆五十年,离第一首诗年份已经十年,弘历还是想着作林下人的事:
  十干又逢乙,九度憩斯便。
  画障老人目,笋舆内侍肩。
  天倪意与合,月胁句休穿。
(句注:不为奇句也。)
  
迅矣称林下,一旬非远年。
  碑身东侧镌乾隆《林下一首再叠乙未韵》,写于乾隆五十八年,弘历屈指,离退位当林下人只有二年了:
  石台石街则,来往驻舆便。
  我已欣畅目,人皆得歇肩。
  阴从密密布,风自间间穿。
  昔盼十年远,今知近二年。
(句注:隔丙辰归政只二年矣。)
  碑首西侧镌乾隆《林下一首三叠乙未韵》,写于乾隆六十年。弘历就要退位了,他说时间过得很快,回首往事,自觉赶不上唐尧虞舜。
  春秋廿如瞬,时节迅西便。
  舜 昔虚语,尧 今愧肩。
  清闲复午憩,嘉荫喜风穿。
  不可无诗纪,乾隆六十年。

  碑身东侧镌乾隆《林下一首四叠乙未韵》,写于嘉庆元年。这一年乾隆已经退位,实现了“林下人”夙愿,但仍不能释负,训子贤政及考察官吏的任务很重。
  乙未曾斯憩,遥期授位便。
  天恩符获己,子政训犹肩。
  察吏贤及否,勤民吃与穿。
  设惟自图逸,志敢负初年。

  碑身南面镌乾隆《林下一首五叠乙未韵》,写于嘉庆三年。弘历回想二十三年盼望作林下人,虽心愿符初,但未敢一日稍懈。
  符愿坐林下,嘉音披炎便。
  虽然归政子,仍励辟邪肩。
  二竖获日指,一章捷望穿。
  促吟乘飒籁,睫眼廿三年。
(句注:予于乙未年林下戏题,曾有“拟号个中者,还当二十年”之句,盖其时拟于二十年后归政嗣子,或得遂林泉之乐。自丙辰元旦授玺,心愿符初,迄今已阅三年,而训政救几仍未敢一日稍懈,并以筹剿教匪,切盼捷章,驰谕督催,殆无虚日,以视悠游。林下者,殊难比拟。兹偶来憩坐,回溯前吟,倏忽已二十三年矣。)
  碑趺西侧镌嘉庆《恭依皇考诗韵》,写于嘉庆十一年,抒发了他对先帝的怀念:
  嘉树春秋久,来游机暇便。
  瞻题蕴精奥,守位重仔肩。
  葱郁乔枝茂,玲珑皎旭穿。
  怆思承厚泽,瞥眼七经年。

  林下戏题碑,完好留存至今,是避暑山庄重要文物,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价值。七首诗的写作时期,正是清王朝从极盛逐渐衰败的转折。盛世时期,乾隆闲至林下,见景生情,想起了沈德潜等退休的老臣,进而联系自己,羡慕林下人,立愿成为林下人。由于朝廷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南方农民举行起义,政局不稳,虽已退位,还是不能享林泉之乐,需要扶助嘉庆“察吏贤及否,勤民吃与穿”。乾隆88岁,嘉庆执政三年,白莲敦起义声势空前,清兵镇压迟迟不果。此时,诗文反映了乾隆忧心仲仲的焦燥心情,切盼平息起义的捷报频传朝廷,两眼望穿……。
  一通石碑,卧于林下200余年,默默无闻。然而金石补史,今天它却成为我们研究清史的宝贵资料。随着诗文思想情绪的渐变、转折和时代的跳跃,似乎听到了中国最后一代封建王朝从极盛渐次衰败的历史足音。
  水月奄 林下戏题西行,御路北侧山坡处有山神庙(仙苑昭灵)。过山神庙南山坡有佛寺,门额“水月奄”。庙门外坊,前额“光涵上下”,联:“印不即离间是相非相,悟最澄明处内空外空”。后额“圆澈中边”,联:“山静尘清水参如是现,天高云浮月喻本来心”。主殿三楹东向,主尊水月大士,匾额“普陀善现”,联:“云蚰无心参自在,石泉不垢见真如”。前院有左右配殿,后殿名山心精舍,是乾隆休息的地方。出水月奄后门可达放鹤亭。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弘历将外省贡来的白鹤在此放出,次年在此见到放出的白鹤翎毛丰满,小鹤繁多,于是写了一首《放鹤亭对鹤作歌》:
  去年放鹤因名亭,今年鹤在如有情。
  栖松友鹿颇适性,餐风饮露已养翎。
  四柱何曾与为槛,鹤自不去生吾感。
  岂伊犹忆稻梁恩,此而放之翻觉慊。
  嗟哉物类有若斯,掉头去者试何为。

  旃檀林 出水月奄后门西行,松云峡南山坡上临崖建一处大型寺庙园林,名旃檀林。主殿三楹南向,额:“众香胜处”,联二:一曰“佛国土三千花霏众妙,鼻功德八百林霭恒薰”;一日“岩秀蔚摩黎详风递馥,林香会卜花雨交芳”。内供十六罗汉。殿旁有室,名天籁书屋,存宋代米芾《云山烟树图》、明代徐贲《眠云轩图》、明代唐寅《采莲图》和元代关镇《梅竹松兰图》。乾隆、嘉庆驻热河常在此写作。乾隆在此屋编了《高宗御制旃檀林诗》、《高宗御制天籁书屋诗》和《高宗御制驿致项子京所藏画卷四种奔之旃檀林之天籁书屋因成长歌纪事》。书屋之后,岩顶蓄一水池,常年不见阳光,六月尚见冰茬,故名冰池。池边一轩名澹轩,一亭名沧趣,主殿西有松云楼,东有澄霁楼,再东有楼台超然宇,额:“云润”。
  旃擅林蟠松墨翠,青枫淡染,间有梅鹿庭前信步,山雀院里觅食,野趣胜极,
  含青斋 松云峡西部,向南有一件小峡谷,分布三组园林建筑,最外边一组主殿名含青斋。殿内悬额“清晖娱人”,有联“云影掩檐留游情缭白,山光排闼送画意浮蓝”。斋左有挹秀书屋,右有松霞室。含青斋依山就势,由低而高,垒石为阶,架岩为室,风格别致,富有乡土气息。
  碧静堂 含青斋南沟岔有—组山地园林建于“Y”型小峡谷之间,横跨两条沟涧、三条山脊,山脊与沟涧高差14米。从含青斋西南行进沟,过小石桥跨东侧沟涧沿中部山脊蹬道入园。园门为一八角重檐单亭,两侧有花墙相连。进门后沿曲廊西折有楼,名为楼,实则跨台建屋。溪涧之上,用条石砌筑水台,台上建殿三楹,名净练溪楼。涧里平日淌溪,旱季无水,大雨则水充盈,有裂岸之势。乾隆写诗记叙:“跨涧有室本非楼,似阁居然溪上头。无水每疑名不符,雨余今日练光流”。沿中轴线北行可达主殿,三楹,前后设廊,题额“碧静堂”,联:“碧宇好秋澄坐延爽籁,苍山太古静眺引青机”。堂右侧沿曲廊东行跨涧有楼上下各两楹,名松壑间楼;堂西南有屋名静赏堂。主殿后院堆假山,出后门可达创得斋。
  碧静堂枕流饮涧,山碧水清,依山势地形曲折布局,选址独到,表现了设计构思上的创造性。碧静堂小环境碧、静、清、幽,鹤、鹿与人为友,乾隆有“鹿不避人窗下过,鹤如陪客砌傍窥”的诗句。嘉庆诗《碧静堂》描绘说:
  雨中碧益深,地僻峰逾静。
  曲蹬出松萝,阴森漏曦影。
  夹涧木千章,天风下高岭。

  玉岑精舍 碧静堂而西,沟壑深处有似圆形庭院一处,主殿三楹,名玉岑精舍,联:“活画展王维川回空翠,清吟寻杜甫峰并高寒”。主殿右有配殿名贮云檐;沿步道曲折上行有小亭二:一曰溪玉,一日积翠;山脊筑室,名小沧浪;室外有一天然石洼,积水不渗,尤如水盆,乾隆写诗夸小沧浪石洼胜过定州的雪浪石:
  跨涧为朴室,石洼大于樽。
  夏霖气通润,盈盈贮水存。
  尘氛曾不到,风月所共敦。
  明为照胆镜,清是洗头盆。
  定州雪浪石,翁徒饶言。
  宜照斋 松云峡尽头是山口,宫墙过此有门曰西北门,西北门内(东)是一片开阔台地,台地南部是柏树林,北部有一组建筑坐北朝南,名宜照斋。门殿三楹橡、二门一楹,主殿五楹,中悬额“宜照斋”,有联“触目无非远尘俗,会心皆可人研覃”。斋右有属霄楼,一楼东间有联“啼树闻禽疑对语,隔峰驯鹿若堪招”。二楼联为“云外花为障,风前月点阶”。斋左有却炎榭,有联“爱看昼影偏迟砌,便有炎风解避疏”。却炎榭东有室名就松堂,堂后有亭名积嘉亭。
  清帝驻山庄幸狮子园,常经此过西北门往返,乾隆写诗描绘宜照斋:
  斋近石城门,恰旋狮子园。
  向西恒此憩,宜照写堪论。
  乐是禽鸣树,仆教鹿守垣。
  夕阳曾鲜到,兴乃托陶言。

  敞晴斋 宜照斋东北行过岭,冈地建斋,东与广元宫相望。斋前溪涧飞架石桥,过桥沿石阶步道可达门殿。主殿三楹名敝晴斋,左有楼名青绮书屋,右有楼名绘韵楼。敝晴斋绝冈冠岭,地势高敞,秋高八月至此,斋旁“滴青峰若绘,荫碧树多睛。”附近古松挺拔,幼松满坡,林原之壮,历历在目。
  广元宫 敞睛斋下东山坡,过涧桥沿石阶步道登山,据冈一座道观寺庙,南向,仿泰山碧霞元君祠营建。广元宫规模浩大,黄绿琉璃瓦覆顶,乾隆四十一年开工,四十六年建成,居高跨涧,颇有气势。此寺四面设置山门,南门三楹重台,乾隆御题“广元宫”石匾镶于门楼之上;进山门,左、右有钟、鼓楼;二门五楹,名仁育门,进二门有重檐香亭,名馨德亭,额:“灵昭长养”,联:“广化佑天齐无远勿届,元功叶仁育有感斯通”。香亭北为正殿,五楹,名仁育殿,额“普佑资生”,联:“岱顶仰神麻功宣长育,塞园崇庙祀福荫蕃昌”,殿内供奉女神碧霞元君。东配殿三楹,名邀山室;西配殿三楹,名蕴奇斋;殿后堆假山造园。
  出北门,据高建方亭名古俱亭,重檐歇山攒尖顶,明柱十六根,有回廊,乾隆曾在此祭天,是山庄内外风光的一个观景点,1987年修复。
  山近轩 顺广元宫下东山坡过三孔涧桥登山,半山腰有一处山地园林,坐东北面西南。门殿三楹,前后设檐廊;之北有室三楹名清娱室;门殿东北略与其相对为正殿,名山近轩,五橡,小三开间进深,前后设廊,前廊前设敞台,台上起门厦三间。正殿与清娱室之间有曲廊相通,曲廊外有小院,北角有堆房两间。正殿东南有室三楹名簇奇廊,前后有廊;簇奇廊西南有楼,三楹两层,名延山楼;延山楼外为规整的半圆形敞台。正殿山近轩、配房簇奇廊、配楼延山楼之间由曲廊相通。簇奇廊、延山楼之外,偏东南有殿三楹名养粹堂,单檐歇山,四周设廊。由养粹堂穿曲廊东北向错落排列三个敞台,台上建草屋,最高处为覆草方亭,名古松书屋。
  山近轩内外古松连枝,假山连垣,尤其点缀草房草亭,强化了民间山院特色。乾隆题诗曰:
  草房虽不古,而松与古之。
  借问松何年,不知种者谁。
  宇宙以来山,有山松在兹。
  适兹构草房,宛共松同时。
  落落凉阴翻,谡谡塞涛吹。
  那觉当夏五,直如对伊耆。
  无须阅世书,总可儿孙其。

  斗姥阁 位山近轩东北,道观,仿泰山斗姥宫建造。正殿三楹,南向,檐额“慈荫天枢”,殿内悬“巨光普润”匾,有联“献寿千年外,来朝数月间,内供王母娘娘”。西配殿名蓬山飞秀。
  北枕双峰 青枫绿屿北山之巅有双排柱攒尖方亭,康熙题名北枕双峰,南与南山积雪亭相对,东与罄锤峰相望,是山庄东北的制高点,也是山庄主要借景点之一。亭前立两通自然形石碑,分别镌刻康熙、乾隆题诗。
  康熙题诗:
  奇冈岫紫宸关,乾地金峰坎黑山。
  苦热云生双岭腹,盆倾瞬息落息弯。
  乾隆和诗:
  欲排云雾叩仙关,咫尺罗天即此山。
  却喜晴明聊纵目,滦河如带一湾湾。
  青枫绿屿 位北枕双峰、南山积雪之间的山凹处,大体坐北朝南。此组建筑东悬山崖,西挎山坡,从武烈河泮望之,恰如两峰间的一架桥廊。最南端有半圆形竹篱围栅,进篱栅月门,东有殿三楹,前后设廊,南有厦门,北有净房,康熙题名霞标,乾隆改题罨画窗,有联“疏幕几重当昼卷,遥山三面送青来”。进月门北面有殿三楹,前后建廊,额:“青枫绿屿”,联:“笙簧响入疏松里,锦秀云从翠壁来”。殿后有腰墙相隔,中辟月门;出月门,坐北面南有殿五楹,前后设廊,额:“风泉满清听”;青枫绿屿西有曲尺转角房四楹,基有抱脚石,乾隆题名吟红榭,西有围房六楹。霜秋十月,停车坐爱枫叶千红万紫;东面遥望,古刹钟声沉响烟村人家;旭日、夕阳、红霞布满天际,与霜叶辉映,万千景色引人遐想。乾隆驻山庄常到此赏枫诵诗,其一首曰:
  霜染横林沓嶂巅,开窗遥对画图悬。
  聊欣烂漫峰头缬,莫慢飘零谷口填。
  晚照每看霞影乱,晓凉常 露华鲜。
  徘徊欲咏还停笔,两杜先予早着鞭。

  风泉满清听殿之后为后院,院里堆假山,假山有洞门可通西面月台。月台与霞标之间,沿山崖砌筑粉墙,墙上开什锦虚窗,形成月台与霞标之间的过渡。这组建筑为规整布局,以竹篱、粉墙、月门、曲廊、平台表现变化,体现了康熙时代的建筑风格。
  南山积雪 从松云峡口登北山,极顶一亭名南山积雪。亭为双排柱单檐攒尖方亭,是山庄重要景点,也是山区主要观景亭之一。登亭南望,“复岭环拱,岭上积雪,经时不消。于此亭遥望,皓洁凝映,睛日朝鲜,琼瑶失素。峨眉明月,西昆阆风,差足比拟”。
  康熙题诗:
  图画难成丘壑容,浓妆淡抹耐寒松。
  水心山骨依然在,不改冰霜积雪冬。

  乾隆题诗:
  芙蓉十二列峰容,最喜寒英缀古松。
  此景只宜诗想象,留观直待到深冬。

 


承德市旅游局制作并负责维护
地址:河北承德市武烈路市政府3号楼  邮编:067000
联系电话:0314-2051023  传真:0314-2021706
E-mail:webmaster@cncdt.com
版权所有:承德市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