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区-松云峡、梨树峪、松林峪、榛子峪
松林峪
松林峪位榛子峪北,沟口与梨树峪汇合。
珠源寺 从双湖夹镜西北行有涧桥一座,桥两端树牌坊各一,南曰“恒河普渡,德水通津”,北曰“彼岸同登,法流喻筏”。过桥沿花石步道西北行,山坡上有大型佛寺一座,名珠源寺。山门三楹东向,二门三楹名定慧门,后依次为钟、鼓楼、天王殿、石坊、宗镜阁、大须弥山殿、众香楼(又名小西天)。石坊东额“听雪超尘”,联为“优钵光中证十二因缘金刚常住,摩尼圆际参八百功德水观同澄”。西额“披云演梵”,联为“香界现金银无量无边庄严最胜,法流汇珠 不离不即感会真常”。主殿宗镜阁(铜殿)全部由红铜组装而成,乾隆十年(1745年)与北京颐和园宝云阁同模铸造,通高7.55米,重昂重檐歇山顶,面宽4.66米见方;脊装宝塔、檐装吻兽,内供释迦牟尼,摆七珍、八宝、五供等。全殿用红铜41.4万斤(207吨),耗工料银6.566万两。梁、柱、门、窗分别雕刻飞龙、沦海、白云、花草。正面上层额“宗镜阁”,下层额“海藏持轮”,联为“梵天阁涌金光聚,香水澜回珠颗圆”。宗镜阁制做细腻,工艺精巧,是稀世珍宝。军阀姜桂题统治承德时期,阁内佛像、供品不知下落;汤玉麟时期,铜桌、铜匾、脊兽运往沈阳,197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沈阳调回承德;铜殿于1943年被日军拆卸劫运,下落不明。
大须弥山殿,乾隆题额“极乐世界”,其后的众香楼为“门”形,两层各十三楹群楼,内供三方佛、八大菩萨。
珠源寺今存山门,铜钟,余存台基。
绿云楼 珠源寺东北有楼名绿云楼,因四周松林茂密得名,联曰“泉林香涧落,峰入碧云高”。楼前有殿三楹,名“水月精舍”,联:“空澄正印虚明体,摇漾又宣流动情”。
绿云楼西北,瀑布从山岩悬下,旁建殿三楹面东,康熙题额“涌翠岩”;后殿三楹,额“自在天”,联:“松径飞花雨,莲台霭法云”,内供三大士。
观瀑亭 松林峪北山麓有亭名观瀑亭;之西,南山麓有亭名瀑源亭;灵泽龙王庙之北有亭名笠云亭。此三亭都是观瀑布的观景点。
食蔗居 位松林峪最深处,坐西北,朝东南,主殿三楹,前有廊,靠山依涧;前院左有殿两楹,题额“小许庵”;西南角起高台,台上有亭名倚翠亭;后院假山有亭名松岩亭。食蔗居清静隐蔽,前临幽谷,后背层峦,周围古松苍苍,谷底流水潺潺。从观瀑亭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食蔗居走去,愈走景色愈佳,不至跟前不知林中有殿,仿佛人吃甘蔗,愈到根部愈甜,因此得名食蔗居。乾隆有诗:
山居犹在瀑源上,谷 岩深飒似秋。
若谓无端秋令到,如何满座翠阴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