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殿区-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
松鹤斋 康熙时期,皇太后住西峪的松鹤青樾。乾隆十四年(1749年),弘历在正宫东面建一组八进院落,与正宫形制略同,供皇太后起居用。门殿五楹,边辟掖门,二门三楹。进二门有殿七楹,题名松鹤斋,后改名含辉堂,有联“列乔松云屏开翠,庭间驯鹿雪羽舞瑶阶”。再北有殿七楹,名绥成殿,为皇太子禺炎居住,禺炎登基后改名继德堂。道光十二年(1832年),内务府热河总管以此殿供奉清廷历代皇帝画像。绥成殿后,有照房十五楹,再北有殿七楹名乐寿堂,后改名悦性居,是皇太后的寝宫。悦性居后,有上下各五楹的楼房,名畅远楼。
松鹤斋园林气息浓郁,院内假山别致,花木名贵;岫列乔松,庭翔雪羽;松鹤相息,摇曳多姿;夏风习习,松涛阵阵,环境十分幽静。弘历写诗赞松鹤斋:
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厅前。
西池自在山庄外,慈豫长承亿万年。
嘉庆题诗赞继德堂:
福地开苞茂,承欢沐泽初。
纪恩钦圣孝,继德仰宸书。
堂构千秋固,川原九夏舒。
思艰勉绳武,绥远意殷予。
万壑松风 位松鹤斋北,主殿面阔五楹,进深两间,四周围廊,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有联“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万壑松风地据高冈,俯临湖泮,灵活布局,附属建筑门殿、静佳室、鉴始斋,蓬阆咸映、颐和书室与主体建筑错落布置,均有半封闭回廊相通,手法简单,空间敞旷。康熙年间,玄烨常在此读书练字,接见官吏。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圆明园传旨,命将其孙弘历送宫中教养。是年弘历(12岁)随康熙出塞,居此殿鉴始斋读书。康熙特选两名年轻妃子(佟佳氏和瓜尔佳氏)住静佳室细心照料爱孙。康熙在万壑松风殿接见官吏时,常传弘历陪侍身旁,熟悉宫廷规矩,教导皇族礼仪。弘历继位后,常提起皇祖热河恩迂,特为此殿题匾“纪恩堂”。乾隆十九年弘历在《题万壑松风旧书屋》中写道:“高槐书屋绿阴匀,睫眼流光卅二春。昔日恩承仁祖处,今来又作抱孙人”。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又写了《避暑山庄纪恩堂记》:“盖皇祖养育予于宫中之旨,原降于圆明园之纪恩堂……然其时仍居皇考藩邸中。及从皇祖来避暑山庄,乃赐居斯堂之侧堂。即三十六景中所谓万壑松风者。夙兴夜寐,日期天颜;几翻书,或示章句;玉筵侍膳,每赐芳饴;批阅奏章,屏息侍傍;引见官吏,承颜立侧;或命步射,以示众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喜色……”。
东宫 位于松鹤斋东,规模宏大,1945年失火焚毁。清音阁、福寿阁、群楼、勤政殿已经清出基座,卷阿胜境殿修复。东宫地势比正宫区低6米,中轴线从山庄德汇门中门穿过。
德汇门 山庄宫门之一,兼东宫外门,重台,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形制与丽正门略同。德汇门北为门殿,七楹,两边有井亭各一座。门殿北为前殿,面阔十一楹,进深三间。
清音阁 前殿北为大戏楼,名清音阁,三层。面阔三楹,长16.69米;进深三间,宽14.45米;一、二层净高各5米,规格相同,三层略小。上层匾额“清音阁”,中层“云山韶 ”,底层“响叶钧天”。台前对联:“鱼藻庆那居诗徵恺乐,凤梧鸣盛世音矢游歌”。每层台板设天井,一层台板底下有地音室,地音室内掘地并五个,井深近6米,直径2米。地井有利戏音清晰宽厚;天井有利使用道具,提高演出效果。如演神话戏,神仙可以升天,鬼怪可出地狱,仙女可从天降,哪咤可以闹海。据在清音阁看过戏的朝鲜使臣朴址源记载:“八月十三日,乃皇帝万寿节。……另立戏台于行宫东。楼阁皆重檐,高可达五丈旗,广可容数万人。设、撤之际不相挂碍,台左右木假山高与阁齐,而琼树瑶林,蒙络其上,剪彩为花,缀珠为果。每设一本,呈戏之人无虑数百,皆服锦绣之衣,逐本易衣,皆汉官袍帽。其设戏之时,暂施锦步障于戏台,阁上寂无人声,只有靴响。少焉,掇帐则已,阁中山峙海涵,松矫日,所谓《九如歌颂》者即是也。歌声皆语调倍清,而乐律举皆高亮,如出天上,无清浊相济之音,皆笙、箫、胡、笛、锤、磬、琴、瑟之声,而独鼓响,间以叠。顷刻之间,山移海转,无一物参差,无一事颠倒,自尧舜莫不像其衣冠,随题戏之。”清音阁两侧有扮戏房,上下两层各九楹。正北为“福寿阁”,五楹,两层。顶层设皇太后、皇帝和后妃看戏座席,两侧有群楼与扮戏房相连,是朝廷大臣,外国使节和蒙古王公看戏的地方。清音阁与北京故宫的畅音阁、圆明园清音阁、颐和园大戏楼略同。皇帝每驻避暑山庄,遇重大庆典和节日便在这里演戏,有时连演十余天不止。
勤政殿 福寿阁北是勤政殿,面阔五楹,进深两间,殿内面南悬“正大光明”匾,面北悬“高明博厚”匾,是皇帝接见群臣、发布政令的地方,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楹。
卷阿胜境 位勤政殿北,滨湖,面阔五楹,北有抱厦三间,是湖区游览线的一个起始点,皇帝常在此赏赐大臣、王公茶点,陪太后进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弘历74岁,得了玄孙,继北京紫禁城题五福五代堂之后,又在此殿题“五福五代堂”匾额。
|